当前位置:首页 > 科技发展 > 正文

梅建平:金融必须拥抱AI技术,否则就要被淘汰

专题:2024第九届新金融论坛

  2024第九届新金融论坛于2024年12月26日在北京举行,主题为全球秩序重构与中国金融力量崛起。中国信息协会算力网专委会主任,科技部原高新司副司长、一级巡视员,证监会第七届重组委委员梅建平出席并演讲。

梅建平:金融必须拥抱AI技术,否则就要被淘汰

  梅建平在演讲中表示,AI将颠覆和改写经济、生活、军事等各个领域。

  他指出,AI已经改变并还将继续改变金融业的业态和模式。通过采用AI 技术,金融机构提高了识别预警和风控能力,创造了新的、个性化服务模式,改善了客户体验和服务水平,提高工作效率,也赋能了客户的金融认知和素养,AI赋能提高交易效率,降低了交易成本。

  在他看来,鉴于AI技术的渗透性和颠覆性属性,金融必须拥抱AI技术,否则就要被淘汰。“但AI+金融的过程中本质还是金融,就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规律,AI要给金融赋予善知识、正能量,必须加强AI+金融的算法和模型的治理。建立算法模型治理框架,要研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。”他说。

  以下为演讲实录:

  我试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观点,最后给出“从技术中立性的视角来看AI+金融”的结论。

  一、AI将颠覆和改写经济、生活、军事等各个领域。近代,科学和技术已经给世界带来了三次技术革命(产业革命),目前第四次产业革命呼之欲出,这就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、以智能化为特征的技术革命(产业革命)。AI以预训练大模型为代表的技术,开启了通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可期待之路。AI将颠覆和改写经济、生活、军事等方方面面。中国错失了前三次产业革命,不能错失这一次,目前我们面临巨大的机遇和挑战。

  而科技和金融是去年中央机构和功能改革的最为重视的两个领域,足见这两个领域对我国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。

  二、AI已经改变并还将继续改变金融业的业态和模式。通过采用AI 技术,金融机构提高了识别预警和风控能力,创造了新的、个性化服务模式,改善了客户体验和服务水平,提高工作效率,也赋能了客户的金融认知和素养,AI赋能提高交易效率,降低了交易成本。

  三、对“技术中性”的个人理解和观点。“技术中性” (有时也译为“技术中立”)原则主要来自美国,最早见于美国著作权法。它认为“技术在本质上是既非善的,也非恶的,而是既可用以为善,又可用以为恶……只有人才赋予技术以意义”。它实际是法律原则,简单说就是法律约束行为而非技术。这种原则一般被认为是好的,可以使法律对即使立法者还预计不到会出现的新技术具有适应性。技术中性的法律与技术特定的法律相比,不需要频繁修改。

  但近年来,美国学术界也在对“技术中性”原则进行反思,我国也有学者指出其缺陷。指出:1、技术的产生过程和作用对象不是中立的;2.技术在人们的内心世界中很难是中立的(技术不仅会产生物理上的副作用,同样还会产生感情和精神上的影响);3、技术作为达到目的的手段不是中立的;4、技术的文化价值一直发展和演变,并渗入各个领域的文化之中。从布鲁诺提出日心说,到发现量子纠缠,每一次科学革命都会对人类常识和既定原则形成颠覆。

  如果技术本身是中性的,那么基于技术的产品和服务并不一定也是中性的。近年来,科学、技术和产品发展日新月异,其代际边界越来越模糊。AI在这方面体现得尤为明显。因此,要用辩证和发展的视野去看“技术中性”的原则,不能刻舟求剑。

  四、从“技术中性”的视角来看AI+金融。AI技术是一把双刃剑,因此“技术中性”原则已不完全适用或面临巨大挑战。AI技术的主要风险有:1、数据安全(数据泄露、滥用与安全威胁);2、伦理风险(隐私侵害与数据滥用,算法偏见与歧视、人工智能的透明性与可解释性、自动化决策与人类控制);3、数据隐私风险(数据收集的广泛性与隐私保护的矛盾、跨境数据流动的隐私风险、隐私增强技术的发展不足);4、法律风险(法规滞后于技术发展法律法规的灵活性不足、法律制定过程中技术理解不足),以及5、地缘政治和文化差异(国家竞争、逆全球化,全球协调性不足)等带来的风险。

  鉴于AI技术的渗透性和颠覆性属性,金融必须拥抱AI技术,否则就要被淘汰。但AI+金融的过程中本质还是金融,就要遵循金融的基本规律,AI要给金融赋予善知识、正能量,必须加强AI+金融的算法和模型的治理。建立算法模型治理框架,要研究完善法律法规体系。当然,治理的原则,要兼顾防风险和求发展的平衡,因为不发展或慢发展都是最大的风险。在AI+的发展和治理过程中,技术研发机构、服务提供者、用户、政府部门、行业协会、社会组织,甚至是国际组织都应该发挥积极作用。

  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